查看原文
其他

妈妈越操心,孩子成绩越差?(父母必读)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男孩派 Author 男孩派


文章授权转自:男孩派(ID:boy666dj)

作者:夏天


从十月怀胎开始,妈妈就比爸爸更早进入了为人父母的角色。


不管是母性使然,还是为母则刚,妈妈们都在倾尽全力地学着去爱自己的孩子。


然而,爱有两极。


有些妈妈,不费吹灰之力,就能把孩子培养得品学兼优。


有些妈妈,明明耗尽了心力,却吃力不讨好,损兵又折将。


而下面这三类妈妈,恰恰最容易弄巧成拙。







1心太软的妈妈


大人常常自以为能探究孩子的内心,但其实,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专家。


这话一点不假。


外甥小时候,深夜了,作业还没写不完,只要姐姐稍加关心,他就会像戏精附体一样,一边哭哭啼啼地向姐姐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,一边又表现出一定要完成作业的样子。


可实际上,他却是在不停地试探姐姐,看着姐姐的反应,并随时调整策略。


如果姐姐提出先睡觉,明早早起补作业,外甥就会假装一脸焦虑地说:


“万一,我早上起不来怎么办?


万一到点我补不完作业怎么办?


如果没完成作业,我会被老师狠狠批评的,甚至还会受罚,太丢人了。”


如果姐姐提出:“没事孩子,去睡吧!妈妈明天会给老师打电话说明情况,让老师通融一下的。”


外甥就好像拿到了免死金牌,立马心满意足地去睡觉。


人性经不起考验,孩子偷懒的天性更经不起试炼。


一旦看准了妈妈会心疼自己,会让步,孩子很有可能就会得寸进尺。


从那以后,外甥常常故技重施,逃避作业。


有一次,他想要姐姐给他买价格不菲的无人机,又是给姐姐说好听话,又是羡慕谁谁谁的妈妈真好,又是演苦情戏,暗示自己不被爱。


他想要出去玩,姐姐不许,就发脾气,扔东西,一边哭一边冲姐姐喊:


“你想累死我呀!玩一会都不行。”


姐姐受不了他的软磨硬泡,受不了他的情感绑架,受不了他的泼皮耍赖,最终一一妥协。


记得有一条定律——苦难守恒定律:


一个人一辈子吃苦的总量是恒定的,它既不会凭空消失,也不会无故产生,他只会从一个阶段转移到另一个阶段,从一种形式转移到另一种形式。


没有吃够学习的苦,外甥最终学业无成,始终没有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的明天,年近30,依旧还是伸手党。


姐姐曾经心疼外甥读书苦、读书累,现在,到了想帮再也帮不了的地步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外甥“遭受社会的毒打


作家沙拉曾在她的书里写道:


心软是害,心狠是爱。


谁溺爱孩子,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。


未吃苦中苦,难为人上人。


命运的馈赠,早在暗中标好了价码:


孩子越是得寸进尺地偷懒,社会越是变本加厉地惩罚。


所以,千万别在孩子学习这件事上无底线退让,该心狠的时候一定要狠。





2接受不了孩子现状的妈妈


去年,杭州一位妈妈,为了培养一个优秀的儿子,5岁就让儿子上了小学,并要求儿子每次考试必须100分。


有一次,儿子考了98分,她就气急败坏地训斥儿子。


最坏的一次,儿子考了72分。


妈妈实在无法接受,别人的孩子自己都能教好,怎么自己的孩子这么愚笨。


失望至极的妈妈吞下了大半瓶安眠药,意图自杀。


幸好她被及时抢救了过来,后经医生诊断,发现她已患有严重的抑郁症。



这让我想起恩格斯曾说过的一句名言:


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要大于人与猴子之间的差别。


遗憾的是,很多父母能够轻而易举地接受自己和别人的差距,却始终无法接受自己家孩子与别人家孩子的差距。


所以,在这件事里,不是孩子不争气,害了妈妈,而是妈妈“揠苗助长”的焦虑心态害了自己。


对孩子寄予厚望,本是人之常情。


但是,不顾孩子自己的接受能力,消化能力,强求孩子争第一,对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好事。


同事8岁的儿子自上学起,成绩一直平平。


但985毕业的同事,一直觉得孩子会继承自己学霸的潜质,不应该如此平凡。


所以,她给儿子额外报了很多拔高班、补差班,这些课程几乎占满了孩子所有的课余时间。


即使发现孩子情绪低落,她仍旧不厌其烦地跟孩子嘀咕自己以前学习多么多么优秀、自己脑子多么多么聪明,她的儿子绝不能给她丢脸。


蒙台梭利说:


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程序,他在某个年龄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,其实是固定的,你没办法强求,过分人为的干涉只会毁了他。


果然,同事自以为是的鞭策和鼓励,最终成了压垮孩子的一座大山。


同事的儿子不但成绩更差了,甚至还有了自闭的倾向。


为什么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越大,失望越大?


一位网友的回答,令人深思:


因为有些父母总想着让自己的孩子成为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无法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,苛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负重前行。


这对孩子来说,犹如“四面楚歌”。


父母无法接纳孩子的现状,就永远无法找到问题的症结。


父母越焦虑越失望,孩子越无助越灰心。


土耳其有句谚语:每一只笨鸟,都有一枝矮树枝。


接纳孩子的现状,就是递给孩子一枝矮树枝。


对孩子有的放矢,孩子才会有信心“背水一战”。





3过分管束的妈妈


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:


孩子好不容易提前写完了作业,想要看会儿动画片。


妈妈赶紧拿出新买的口算练习册:“再做50道口算题吧。”


周末,一家人开开心心,出门串亲戚,妈妈非要给孩子捎上一份额外的作业,不是一份试卷就是一篇背诵作文。


还美其名曰:不能完全放纵,见缝插针,多学一点是一点。


更过分的是,哪怕离开饭还有十分钟,妈妈也不会让孩子闲着,硬逼孩子背5个单词。


心理学上有个名词,叫“超限效应”,即刺激过多、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,易引起的心理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。


照常理说,妈妈对孩子的学习如此煞费苦心,孩子的成绩一定不会差。


然而,事实恰恰相反。


妈妈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介入得越多,孩子对学习的反抗情绪越大。


妈妈越是催着孩子学,孩子越是磨磨蹭蹭。


妈妈逼得越紧,孩子越容易脱离预设轨道。


白岩松也曾在一次演讲中说道:废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,就是让他追求极致和完美。


那么,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密不透风的管束。


手里的沙,抓得越紧漏得越快,弦绷得越紧越容易断。


父母想让孩子永远保持对学习的渴望,最好的办法,是让孩子自己主动学习。


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在研究学习规律时,曾做过的一个著名实验:


他把饥饿的猫关进笼子里,只要触动机关,猫就能逃出笼子,获得食物。


刚开始,饿猫只是一不小心触动了机关,侥幸逃出。


后来,饿猫通过不断地尝试,慢慢找到了打开笼子的方法。


最后,饿猫只要一进笼子,就会立刻触动机关,打开笼门。


实验证明:是饥饿感,促使猫一次次地努力寻找开门方法。


同样地,如果父母想让孩子有源源不断的动力督促自己主动学习,就要让孩子在学习上保持“饥饿感”。


给孩子一些自由掌控的时间,让孩子切换一下大脑,为下一次的全心投入汲取更多的能量。


高效专注地学习一个小时,绝对抵得上孩子低效疲惫一直学。


家长的操心,永远不如让孩子自己操心。


一只风筝能不能飞得更高,全看放风筝的人愿不愿意松线。


所以,越在乎孩子,越要学会适度放手。





4


《规矩与爱》的作者曾说过:
在做规矩的过程中,要能把爱体现出来,不仅需要极大的爱心,还需要有高超的教育智慧。
任何教育,过犹不及。
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,是父母和孩子的共同修行。
管束孩子,克制自己。
爱而有度,严而有方。
如此,教育才能真正得偿所愿!
与君共勉!

(点击图片即可阅读)

来源:男孩派(ID: boy666dj),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,这里都有;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,这里都懂;家有小男孩,欢迎关注男孩派。

转载、投稿或商业合作回复关键词 转载/投稿/合作

你点的每个“在看”我都当成喜欢↓↓↓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